一、精准定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
1.明确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定位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作为引领实践教学的方向,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应紧紧追随国家的方针政策,围绕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发展路径进行目标定位,千篇一律地跟随他人,只会出现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基于实践教学及其质量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和过程的复杂性,制定科学合理且契合学校实际的管理目标必须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和执行。所以,高职院校应组成由教务处、实训中心、二级学院相关责任人以及实践专业指导教师、教授专家、学者、学生以及家长在内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制定小组,联合企事业单位相关主体共同研究制定既立足学校基础、凸显学校特色又满足企事业单位发展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为高职院校更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明确目标导向。
2.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
按照自我效能感理论,难度不宜的目标很难激发责任主体的工作潜能,故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设定要在考虑实际情况的背景下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具体而言,除了确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整体走向的宏观目标外,还要确定每一阶段既能分解又要具体的微观目标,进而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目标群,让参与主体对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实施要求一目了然且简便易行。一方面,编制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手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手册要明确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利益相关者的教学材料、教学设备等。另一方面,制定实践教学程序文件和实践教学质量记录文件。实践教学程序文件要对管理手册中所涉及的环节给予详细指导,并对各主体的权责、工作流程予以明晰。与此同时,实践教学质量记录文件要掌握实践教学过程中各个部分的运行情况,并以此为参照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定。无论是手册还是文件,其最终落脚点都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降低责任主体的实现难度。
二、建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合作博弈机制
1.明确职责分配以激发合作博弈行为
职责是指任职者为履行一定的组织职能或完成工作使命,所负责的范围和承担的一系列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责任。合理的职责分配是激发任职者工作激情和动力、规范任职者行为的前提和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职责分配时应当明确各项工作的归档管理和分工协调,设计过程管理的组织结构。但由于实践教学涉及的部门众多,部分高职院校不仅有校内教学,还会有校外实训,所以我们在设计实践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时,应当搭建校内外联系的桥梁,使得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训有机衔接,以避免组织内部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
2.全过程参与推动主体间的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追求的是效率、公平、公正。明晰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合作博弈逻辑,为高职院校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提供抓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合作博弈逻辑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相关责任主体要对实践教学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在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着力观测学生的发展过程,最大程度地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负责。与此同时,通过不同主体对实践教学不同环节的质量管理,在每一个环节都按照目标及时跟进,进而形成彼此协调、协同发展的合作博弈,最终实现有效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3.实现实践教学相关主体资源的联动共生
联动共生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之间形成的彼此影响、互利共赢的关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而言,充分、合理地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确保实践教学顺利进行进而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必要保障。所以,调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相关责任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形成高效的资源联动机制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建构新时代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比如,高职院校需要扩充行业专家,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通力打造教师和管理团队,实现人力资源的合作。再如,企事业单位需要为高职院校提供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操作平台,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所需人才,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合作。通过实践教学相关主体资源的联动共生,可以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制度
1.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监督制度
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是规范和约束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相关责任主体行为,确保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首先,建立权责制度,明确各主体之间的责权。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并细化各个主体的责任和权利。其次,建立奖惩制度,规范主体行为。一方面,建立奖励制度以激活责任主体内在动力。如果企事业单位按照实践目标方案进行,高职院校或政府可以根据其成效和价值为其进行宣传,对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另一方面,建立惩罚制度以规避责任主体的不良行为风险。如果企事业单位不按照实践目标的方案进行,或者出现了损害学生利益的情况,则进行追究并对其进行处罚,如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不能参加评奖评优活动等。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反馈制度
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因反馈不深入、不及时、不系统等问题,难以将重要信息及时有效反馈,造成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各责任主体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实时调整,很难形成强劲合力。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兴起,实践教学也会迎来数字化改革,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过程各个责任主体的参与现状、投入力度及其效度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观测,系统搜集有效信息和数据,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反馈提供依据。此外,数字化转型是降低交易成本、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而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有效运行的核心抓手。如可以借助区块链典型特征建构完善的反馈机制,通过信息共建共享达到互通有无、信息对称的效能。
3.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改进机制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改进机制的目的在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高职院校及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响应。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自我改进,通过内部审核的方式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和完善,让教师树立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的发展理念,从而为实践教学做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企事业单位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阵地,需要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做出调整,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此同时,企事业单位应依据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对自身的参与方式、参与力度进行价值定位,并根据用人标准不断改进实践教学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标准,确保育人标准与用人标准相匹配。
(王国光,东莞理工学院编审)
摘自:职教论坛/2023.06
原标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问题表征、失范成因及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