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完成的《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报)是职业教育履行责任担当、确立质量发展观、宣传发展成绩、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载体。当前,技术之变、经济之变、人口之变加速演进,职业教育再次来到十字路口。要求年报从历史、价值、实践三重逻辑,主动因应,创新求变。
历史逻辑——增进公众了解、提升社会认可
2011年以来,年报已连续发布11本,覆盖面、认可度、引领力不断提升。
年报是了解职业教育现状的“说明书”。年报通过大量的翔实数据以及生动案例,向社会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展示学生对教学工作、社团活动等在校学习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就业创业、薪资水平、岗位晋升、职业稳定性等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全景地反映职业教育的政策举措、改革典型和具体做法,是社会公众查询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重要资料。
年报是宣传职业教育进展的“白皮书”。多年来,年报坚持并巩固第三方视角,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意见反馈和整改评估机制,既客观呈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又冷静理性地剖析其存在的问题,让各界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情况。年报独立客观的视角、科学理性的方法、孜孜不倦的坚持,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印象。
年报是通晓职业教育办学的“工具书”。经过10多年的探索,年报形成了由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办学实力、客观发展环境、国际影响力和服务贡献力构成的“五维质量观”;构建起国家年报、省级年报、地市年报、院校年报、企业年报“五级体系”。发布质量年报已成为职业院校的自觉行动,以年报回应社会监督也成为各级政府的一大盛事。这些都为专家学者研究职业教育提供了大量丰富、翔实、生动的优质素材。
年报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参考书”。年报始终紧扣“质量”主题,创新质量评价工具,发挥“指挥棒”“指南针”的作用。2013年推出高职培养质量“计分卡”,2014年新增反映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定量分析“资源表”,2016年发布“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7年推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21年发布“学生发展指数”和“教师发展指数”,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信息参考和现实指引。
价值逻辑——提高站位、放眼长远、把握全局
教育强国背景下,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政策导向,还是职业教育改革,都要求年报以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眼光、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谋发展、求突破,不断提高编制水平。
从经济发展来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职业教育要提高站位,识变应变求变,不断增强适应性。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呈现,年报理应提高站位,随之创新。
从社会发展来看,我国人口拐点已经来临,人口形势的变化对教育的规模、结构和布局具有重要影响,要求职业教育着眼长远、前瞻布局,作出相应调整。因此,年报审视职业教育的视域,也需放眼长远。
从政策导向来看,党的二十大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内涵、新的使命,要求职业教育以更宏阔的视野,融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好年报的引领作用,需要同样的视野。
从职教改革来看,2022年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职业教育服务场域由区域向全局、改革重心由教育向产教、功能定位由跟随向支撑深度转型。这势必要求年报同步增强把握全局、善谋变局、打开新局的能力。
实践逻辑——理念、内容、方法和形式创新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要求新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要求年报从理念、内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主动创新,寻求突破。
一是创新理念。年报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需要紧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步调,创新理念、拓展思路,站在大变局、大社会、大科学、大教育的高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审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坐标,探寻未来发展方向。
二是创新内容。年报要从人才培养、服务贡献、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产教融合、发展保障等维度,创新基本架构和内容组织。人才培养从立德树人、多样成才切入,紧扣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发展;服务贡献侧重描述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情况;文化传承从不同文化类型的传承破题;国际合作既要关注引进来、走出去,又要关注交流互鉴;产教融合要突出机制共建、资源互通、人才共育、师资互用的“融合”;发展保障关注党建引领和经费、条件、质量、政策等的支撑。
三是创新方法。年报要寻求新突破、实现新提升,需要在质量工具和分析方法上发力创新。以中高职数据平台和年报平台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均值、方差、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挖掘分析各变量的关系,更科学地预判发展趋势。
四是创新形式。面向数字时代,年报要积极探索词云可视化、数据可视化等更直观、更生动、更符合当前传播趋势和规律的新形式,用生动的形式、多元的媒介、平实的语言描绘最真实的职业教育,讲好职业教育故事,切实增强年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者宗诚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刘仁有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组织部部长。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增值评价研究”[项目编号BJA220260]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