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学院教育教学座谈会精神(专刊)
※※※※※※※※※※※※※※※※※※※※※※※※※※
(2014年第2期)
畜牧兽医系推进教学改革的做法和设想
根据本学期学院两次教学工作座谈会和[苏农林院办〔2014〕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系现有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水产养殖3个专业群的实际,认真组织,主动探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创新“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畜牧兽医专业群实施“项目化、轮训式”通才培养
第4-5学期畜牧兽医专业群的学生在养猪、养禽等5个岗位轮训;第6学期,进入与5家大企业合作建立的“美国嘉吉班”、“光明乳业班”、“广东温氏班”、“中粮班”、“无锡派特班”中的任一班进行顶岗学习。在企业中建班,以车间为课堂、以生产场景为教学情境,以企业人员为导师,以生产标准和操作规范为教材,学生全真实训。
(二)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群探索“临床制、学徒式”英才培养
1、基本思路:选择优势显著、特色鲜明的国家重点专业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群,与全国最大连锁宠物医院--艾贝尔公司合作,选拔优质生源,设立“英才班”,集中学校和企业的优质教学资源,采取“临床制、学徒式”模式,旨在培养一批技术精湛、具很高综合素质的宠物医学人才。
2、生源遴选:每班每年招收学生30人,面向全校当年入学的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群各专业方向的新生选拔录取。实行优秀学生选拔机制,建立动态进出机制。在一、二年级期末分别进行一次选拔。
3、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按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服务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教学。专业理论课集中讲授,实践间隙进行执业兽医师理论辅导;实际操作在医院临床跟班进行,在前台与用品销售、养护与美容、诊断与治疗、化验与影像、手术与医护等5个岗位轮岗,周一进行病例研讨;不定期组织专题报告。学生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系技能大赛考核前十名该班占6席,该班陆娟同学在2014年江苏省第九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得全省专科组十佳“职业规划之星”。
(三)水产养殖专业探索“全程化、紧密式”专才培养
根据水产生产季节和周期特点,创新“1.5+0.5+0.5+0.5”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理实交替模式,与全国最大水产企业“中洋集团”合作,实行订单培养,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安排就业(招生即签就业协议,企业助学),水产养殖专业“中洋班”拟于2015年招生。
二、推行“形实俱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小班多形式教学。三个专业群的订单班和英才试点班,学生规模小,通过研讨式教学、探究式学习、自学小组、创新实践小组等形式,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一年级各专业开设新生实践和研讨课,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性学习和实践的良好习惯。
2、实训教学建立助教体系。各专业逐步开展主要课程的助教试点,在主讲教师系统讲授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实行小组实操和研讨,选拔部分青年教师或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研讨和实操的辅导教师。《养猪》、《宠物医院实务》课程部分实操和研讨都有青年技术人员和高年级学生参与助教。目前已建立的一支20名优秀学生组成的实训助教队伍正逐步发挥作用。
3、实践教学结合技术服务。依托学院动物医院,兽医和宠保教研室组建了2个由20名兴趣浓厚的学生组成的实践创新小分队---宠物服务分队和畜禽服务分队,高利华团队和徐孝宙团队采用带徒弟方式,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们一起开展技术服务,目前和周边3000多宠物主、500多畜禽养殖户和120个养殖场建立了技术外包的联系。随着规划中的“物联网智能医院”、“大篷车流动医院”的建成,“固定医院、流动医院、网上医院”“三院一体”的模式在服务产业和实现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工作中将渐现成效。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考核评价体系
1、英语计算机以证代考。允许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早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证书,可代替考试。3+2动物医学专业第2学期参加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达70%。
2、专业课程鼓励自主考评。制定灵活的课程免修制度,符合条件课程可以免修;成绩以作业、论文进行评定,考核突出实践和创新的目标。
3、选修课程设置实践创新学分。学生所取得的各类技能比赛奖励、创新创业大赛奖项、发表的论文、发明、专利等成果,按等级折算学分。
4、技能考核与执业考试衔接。养猪、养禽、养牛羊等课程考核与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资格考核结合。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临床制、学徒式”英才班以国家执业兽医的模拟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5、顶岗实训校企联考。顶岗实训实行企业和学校联合考核。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临床制、学徒式”英才班技能考核,拟在学校内进行,同时组织专场就业双选会,邀请20家以上企业参加,学生集中进行技能展示,企业学校联合考核,作为毕业鉴定和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立体客观”的监督保障机制
1、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一是建立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标准。二是建立与职业技能认证高度融合的专业课程理论标准。三是建立与职业岗位技术操作规范融合的实践技能考核标准体系。
2、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校企合作,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开发覆盖教学质量监管每一个环节管理的软件,规范管理,形成高效的信息交流机制。
3、完善管理规范及制度。逐步完善《订单培养管理办法》、《双导师制管理办法》、《系内教研活动制度》等近20项管理制度。
4、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学院教务处、督导处的指导下,建立由企业、系教学条线和系学生管理条线“三位协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在校内、校外两个场所进行全程监控。完善各类记录表、单、手册等设计,规范记录,形成及时反馈的机制。
5、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除麦可思调研之外,系独立和行业保持联络。
6、强化师德教育。我系认真听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方法和取得的效果,同时,还单独召开外聘教师会议,要求教师要本着为每位学生负责任的态度,上好每一堂课。
办公室 教务处 教育教学督导处
201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