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概况  相关文件  质控园地  学习交流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交流>>正文
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功之课堂教学
2018-10-15 10:43     (点击: )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围绕课堂教学中课前教学设计、新课导入、主题探究、强化巩固和总结拓展五个环节展开讨论,希望对年青教师有所裨益。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前教学设计;主题探究;总结拓展

课堂是教师充分展示教学艺术的舞台,是发挥教师聪明才智的场所。课堂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按照一定程序来进行,教学过程相对可控制的教学双边活动,是学校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1]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课前教学设计工作的综合体现,它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年青教师由于不熟悉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教学时间、内容不能有效处理,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课堂教学不能有效组织,易于出现教师为主体或课堂完全失控的两个极端情况。下面围绕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教学设计、新课导入、主题探究、强化巩固和总结拓展)展开讨论。

一、课前教学设计

课前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包含对教材的处理、对学生的了解、教学方法的运用、课件的准备、板书设计等内容,课前教学设计对新教师尤其重要,新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只有历经持久的磨练才能突破课堂教学的瓶颈。对教材的处理在文[2]中已经论及,下面仅对其他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对学生的了解

由于课堂教学需“按照一定程序来进行”,所以教师只有对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应该有所认识和了解,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应该有一定预知,才能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这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都应该有所了解。“教学过程相对可控制”意味着教学过程是不可能在课前得到完全控制的,也就是说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不可能都有先见之明,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进行调整。可见课堂教学中应该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如果是学习上的问题,要事先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应对方案,如果是生活上的问题,要随机应变,妥善处理。对师生互动的设计要争取做到恰到好处,课堂的提问要适时、适量,提问要有一定针对性和启发性,所提出的的问题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切记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

2.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因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选择,正如古语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而且相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只要能在课堂引起师生默契的共鸣,引发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合每一堂课的教学,即使是当今比较流行的项目教学法、案例驱动教学法等也不例外。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出备选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变换教学方法以期更好的适应学生实际,要结合已有经验和学生实际穿插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具有创新性和勃勃生机。

3.教学课件制作

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受到广泛重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网上下载、采用教材配套课件成为时尚,这些课件中真正适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的却凤毛麟角,所以教师要自己动手制作课件。一般来说制作课件应注意以下几点:(1)版式设计。可以选择一个版式,也可以利用母版制作一个版式,还可以从网络上借鉴别人的版式进行修改再造一个版式,最后选择全部应用就制作出一个新版式。(2)收集素材。收集制作课件的相关素材,诸如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并将这些素材存入相关文件夹中备用。(3)课件设计。[3]课件设计要考虑如下问题:第一,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熟悉用传统方法不易解决的内容;第二,对课件进行需求分析,明确使用课件应达到的目的,由此粗略规划课件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确定课件所涵盖的教学内容,并设计出课件应包括哪些板块并确定各板块的内容,同时要给学生适当操作和练习的机会;(4)美化设计。对重要的内容要从字型、字号、颜色、背景等方面作修饰处理,也可以加上注释或链接处理,总之要使课件有一定美感。(5)交互处理。由于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双边活动,因此课件要体现信息的交流、反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

制作课件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将同一课程的教师集中起来,经过充分研讨确定教学内容,每个成员只负责制作一至二章的课件,一个月后以说课的方式进行汇报,其他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后,分头修改,然后在整个小组进行演示,提出最后的意见,再次修改后全体成员共享,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也能更好地体现团队的力量。

4.板书设计。即便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也同样需要适量的板书。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制定板书计划,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设计制作成一幅优美的板书计划同样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对年青教师来说,除了要板书的内容外,还必须把课堂教学中要叙述的口头语言、授课思路、修饰性语言、衔接语等写在教案中以防止出现课堂教学时因为没有准备而脱节,以防止出现冷场的局面。

二、新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师授新课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基本导入法有:温故导课、故事导课、激情导课、设疑导课、创境导课、实例导课、演示导课、热点导课、解题导课等。新课的导入花费的时间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之内,语言要精炼,叙述力求准确,思路要清晰,以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为标准。要知道一些教师在温故导课时主要体现在温故之上,花费了很多时间,新课没有导出,易于成为不伦不类的课型就是没有把握导入新课的时间所致。

三、主题探究

课堂教学中主题探究环节的处理方法形式多样,没有统一标准,但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环节要把握如下几点:

1.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师主导能力。高职院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注意“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并且要求逐渐转化为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因势利导更能相互渗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后再与同学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探讨,达到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方面要有足够的投入,还必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在时间的控制上有伸有缩,并能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相应变化,所以要求提高教师的主导能力。

2.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过程中,要让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个别教学、小组学习、动手做、自主探究等都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措施。但是要做到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正确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的矛盾,教师引导多必然使学生参与减少,反之学生参与多,必然导致教学时间难以控制的问题。

3.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使用表情、服饰、眼神和手势等体态语言,好的体态语言能使学生精神愉快,如春风拂面,带给学生亲切、融洽的氛围,学生可分辨出严肃、信任、激励的目光,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其次,教师要抓住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组织、归纳和板书,保证教学内容科学性、规范性;最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语言是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可以传达和沟通思想情感,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基础,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口头语言能渲染教学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4.要注意教学节奏。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必须注意教学节奏,使教学活动的组织成为富有美感的旋律性变化。

5.要注意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师如果亲切友好,会让学生感觉舒服自然,学生当然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反之,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讽刺挖苦学生,板着一块脸,会让学生反感,甚至惊惧,虽然课堂纪律好,学习的效果却会大打折扣,更可怕的是学生的创造性会被扼杀。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四、强化巩固

巩固一般在主题探究之后,巩固就是为了强化,而强化可能不仅是为了巩固,同时强化可以与主题探究交叉进行。强化巩固一般需考虑如下问题:第一,理解是强化之基。学生对知识理解得越透切,也就意味着学生掌握知识越牢固,因此应该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联系起来。第二,复习是巩固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复习,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规划安排复习时间,复习方法应多样,还要指导学生通过组织整理并重新编排、编写复习提纲、编写口诀等多种方法进行记忆,提高巩固的效率。

五、总结拓展

一般老说,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获得了比较圆满的解决,说明老师的要求过低,学生课后就没有思考的余地,长此下去会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课堂教学中主题研究环节不能事事都考虑学生是否已达成,应适当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为了给学生留有余地,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总结拓展必不可少。

1.总结拓展的作用。第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和梳理,可以找出普遍规律,帮助记忆;第二,总结拓展可以深化概念,反馈信息;第三,总结拓展可以设下伏笔,活跃思维,为后续课程学习及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形成服务。

2.总结拓展的方法

好的课堂教学总结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堂教学总结宜采用如下几种方法:第一,画龙点睛法。在结课时,老师将精彩的片段、关键问题、重要的思想方法加以精辟的概述,设计出能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第二,首尾呼应法。结合课题的导入,明确回答导入中的问题,做到首尾连贯,前后呼应。第三,设置疑问法。在主题探究阶段老师通常是围绕学生思维展开的,在新课结束时,可以设置疑问,使本已平静的课堂波澜再现,并且可以将这种疑问延伸到课后。第四,同中求异法。在新课结束时,教学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将一些具有类似特征教学内容的相异之处指出来,通过分析比较加深理解。第五,因势利导法。在新课结束之际,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思想上启迪学生心智,从内容上启发拓展。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http://baike.baidu.com/view/639358.htm.

[2]冯天祥.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如何处理教材[J].教育教学论坛,2013(9).

[3]课件制作的一般方法.http://wenku.baidu.com/view/a49c2e1d227916888486d74f.html.

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培育项目(CGPY20120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冯天祥(1961-),重庆万州,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上一条:教学设计模板在这里!
下一条:从实例看世界一流高职院校九大特征
关闭窗口
学校主页 | 二级学院 | 职能部门 | 友情链接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处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句容市文昌东路19号  电话:0511-87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