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概况  相关文件  质控园地  学习交流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交流>>正文
高职教学改革的趋势研判
2024-10-17 11:14 邓志革  ​ 摘自《回归本质 高职院校课堂革命》   (点击: )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真正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教学价值观,遵循学生人性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倡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师生共进的教育观,以及目标导学、先学后教、自主探究的教学观,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助教的教学评价观,尊重学生美好天性、激发学生精神动力,努力让课堂迸发魅力,让学生感知快乐心理体验,成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魅力课堂,高效率、高效益与高效果的高效课堂,以及师生生命成长体验的生命课堂。

1.“有用”课堂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第一关,其本质要求在于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按照构建“行动导向型”教学体系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基本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安排,中间虽穿插一些实验、实训,但总体未有大的变化。然而,人的职业能力发展是按照“新手—生手—熟手—能手”这一基本规律来实现的。为此,如何把已经开发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模式“落地”是课堂革命的应有之义,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课堂层面的行动。简言之,就是教学内容要围绕“用”来编排和组织实施。我国工程教育家茅以升教授对此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学的对象是理论,习的对象是实践,因此,在学习里应求其统一。这里主张的是先习实践课程,后学理论课程,由‘知其然’达到‘知其所以然’,是‘学而时习之’的大翻身。”采要体现“有用”,则需要教师根据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教材,按照先感性后理性、先实践后理论、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因此,课程体系可以分为模拟练习、实际体验、能力提升三个模块,达到“以用导学”的目的。在课堂层面抓好课改的校本化实施,这是高职院校课堂革命的前提。

2.“有景”课堂

英国教育家、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在脱离情境脉络的条件下获得的知识,经常是呆滞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作为支持和促进学习的环境,在高职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配合以“做”为主线的教学,需要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实现知识和场景的“联结”。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和体验。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把到企业、展会参观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活力的有效措施。其次,工作场景再现。加强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的建设,在实训室开辟“学习岛”,中间布置课桌椅,四周为教学设施和设备。最后,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突破时空限制和课堂边界,充分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手段,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虚实融合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3.“有趣”课堂

美国著名专家切尔瑞·富勒把学生分为听觉式学习者、视觉式学习者、运动式学习者、接触式学习者、混合和组合式学习者等。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判断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开发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变得有趣。首先,将书本知识“任务化”,按照“新手—生手—熟手—能手”这一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来实施教学,将书本知识进行“二次分配”,由易到难设计多种任务和项目来进行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将生产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引进课堂,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促进书本知识的“案例化”;再次,为“特长生”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优势,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各类研究小组,让学生在研究探索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4.“有效”课堂

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是推进课堂革命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革命的核心要义在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衡量课堂革命是否有效,可以从四大维度来观测。一是到课率。在当前高职院校还处于利用行政手段管理课堂的情况下,学生的到课率是衡量课堂革命最显性的指标。二是参与度。人在课堂,心也在课堂。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是课堂革命的重要参考,可以从课堂投入、师生互动、同学互动、服务学习、课外活动、住宿教育、校园兼职等方面加以考量。三是有效性。如果说到课、参与是教学过程的话,那么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方法的习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才是教学的结果,这是课堂革命的终极目标之一。四是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是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主要观测毕业生专业与职业的吻合度、知识和技能的满足度、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薪酬水平、职业稳定性、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

作者:邓志革,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上一条:OBE理念下高职院校督评导一体化教学质量监测的优化路径
下一条:提升高校教师同行评价有效性的对策
关闭窗口
学校主页 | 二级学院 | 职能部门 | 友情链接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处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句容市文昌东路19号  电话:0511-87290000